依法治市 成都创新探索 蹄疾步稳

       法治,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法治风帆始终高扬,法治中国建设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助推矢志复兴的中华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航程上浩荡前行。“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

       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也是首位城市,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一直以来都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重要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牢固树立深度的忧患意识、政治警觉,突出问题导向,将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全力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加快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发现、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风险的能力。锲而不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积极推进公安改革、司法行政改革,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法治成都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成都市聚焦司法公正、依法行政多项重点任务,开展了许多探索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两个专项”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全国都有重大影响。

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成都经验”全国推广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是中央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严格司法,确保刑事司法公正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考虑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庭审实质化改革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是要保证庭审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求办案机关和诉讼参与人都要围绕庭审开展诉讼活动,做到诉讼资源向庭审集中,办案时间向庭审倾斜,办案标准向法庭看齐。成都法院从2015年2月开始启动试点庭审实质化改革,之后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开,至今已在围绕庭审的六个方面形成了庭审实质化的“成都经验”。

        2015年2月以来,成都中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实践,现已构建起以繁简分流、轻案快办为前提,以庭前准备为基础,以证据“排非”、人证出庭、综合认证为重点,以专业化审判、静默化管控、信息化支撑为特色的庭审操作模式和工作推进体系,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经验,目前已在全省范围被示范推广。近期,中央政法委及最高法院又先后作出批示,对此项改革予以充分肯定,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

       成都法学理论界认为,成都法院的改革,从审判的中心环节强化庭审实质化,破解了刑事审判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全国率先探索

涉案财物集中管理

       近年来,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制度。目前,除简阳市正在大力推进外,成都19个区(市)县和天府新区、高新区已全面完成内部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保管场所建设。全市两级政法部门的内部集中保管场所建设已全面完成,“3+1”涉案财物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涵盖涉案财物流动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正加快建立市级公、检、法跨部门的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保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水平。

法治化 国际化 便利化

一颗印章管审批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从2016年开始,成都市坚持简政放权与体制创新同步推进,以清理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行为和加强监督管理为重点,在全面推广此前武侯区和新津县前期改革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将全市所有区(市)县纳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范围,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今后,按照“撤一建一”原则,依托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组建区(市)县行政审批局,将政府各部门现有的行政许可事项分批次向行政审批局集中,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

平安成都

全力维护 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出明确要求。殷殷话语,透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平安的高度重视和深深牵挂,更是一把把“金钥匙”,引领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开启新天地。

       对四川的首位城市,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而言,平安建设工作举足轻重。成都政法机关总结近年来成功经验,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深入开展社会风险防控评估工作。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推进反恐大排查,强化反恐协作,进一步推动反恐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确保绝对安全。继续强化《反恐怖主义法》和有奖举报制度的宣传。成都公安紧紧围绕“两升两降”目标,继续开展“平安成都”全网数据融合,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同时,优化完善市公安局云计算信息中心,完成“鹰眼”大数据平台二期、智能交通系统二期建设阶段性任务,强力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和应用。

       成都不断加快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视频巡查、网络监控、空中巡防等形式,提高常态管控的广度和重点管控的深度。推进市、县两级情报研判中心建设,完善情报会商、研判、评估机制;建立具有成都特色的平安指数,加强治安警情分析、预判犯罪热点。成都公安全年24小时实施武装定点执勤、公安特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公安武警联勤巡逻等警务机制,发挥空地一体、动静结合巡逻防控,全市100余处治安卡点开展围堵,筑牢“四道防线”,全力维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提升治理能力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点线面结合、“天网”与地面巡控网结合、公安民警与群防力量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将综治、政法、司法、民生服务等多个服务平台整合,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了政府购买服务,增强了“大城市、细管理”的能力。在全市范围内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深化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全市推开将“三无院落”整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完成了全域范围内的2390个“三无院落”整治工作,坚持把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作为社会矛盾化解的平台和基础,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推动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由综合型向专业性、行业性扩展,拓宽了矛盾排查的范围,增强了矛盾调解的专业力量。2016年,成都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并再次摘取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长安杯”。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平安建设的事业上,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如今在成都,20多万的“红袖套”成为平安成都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社区院落、广场街道,随处都能看到这座城市群防群治所筑起的“铜墙铁壁”。

记者 晨迪 俸奎 摄影 刘阳

来源:成都日报